cc.ling撰文
在經營個人品牌的道路上,與粉絲的互動是相當重要的,到底該怎麼善用4大社群媒體,為個人品牌進行出不同面向、定期且穩定的產出呢?一起來看看吧!
一、Facebook:透過文章分享建立粉絲群與人脈
首先,Facebook的經營比起IG重在圖片上,更著重在文章、活動、個人心得等的主題分享,我們可以透過:文章主題與長度、社團創立去經營粉絲群。
文章主題與長度
既然Facebook的經營著重在文章分享上,那麼主題的制定與長度就相當重要了,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四個問題,協助思考方向:
- 我的品牌定位在哪邊?
- 貼文要給誰看?
- 我希望傳達什麼訊息給粉絲?
- 我想要發布的文章類型是哪一種?

確認好主題後再開始設定文章長度。假設今天的文章類型是以懶人包圖片為主,那麼文字就盡量簡言概之,重點是將受眾的目光轉移至圖片;而若發布的文章屬於行銷文,是需要推薦活動的,文章的長度就比較適合中長文,除了描述活動的時間、地點、類型等資訊之外,能夠描述受眾的痛點與癢點也會是這類型的文章重點。另外,適時融入時事梗,可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喔!
–
粉專與社團創立
想要用Facebook為自己的個人品牌累積粉絲群,粉專和社團的創立不可少。
粉專比起社團來說,可以觸及到的受眾會更廣,更像是一種與社群用戶進行互動的地方。透過訊息與粉絲的溝通交流,是可以直接讓人感到親切感與溫度的交流方式,藉此可以增進粉絲的附著度。如果希望能夠和粉絲有更多共同話題,就可以利用(主題)社團的創立做到這一點。除此之外,在粉專或社團舉辦直播或推廣品牌活動,也是一種增進互動性的好方法喔!
–
二、Instagram:透過圖像傳遞個人價值
在IG的經營上有三個要點,分別是:版面設計、# 的使用、圖文的價值分享。如果今天品牌的經營重點著重在「個人」,那麼比起版面設計,利用後兩者為輸出高價值產出是更為重要的。
版面設計

Instagram在版面設計上,是利用相片牆的概念去運作的,版面的顏色、風格等要素所營造的,大致就是大眾對你的第一印象,喜歡的話就會點開看,不喜歡就會直接滑掉,所以該如何一秒就可以吸住大眾目光,是版面設計的重點。
我們可以使用濾鏡讓版面維持色調一致,或是使用邊框讓版面看起來是整潔、舒適的,更重要的是,版面的設計要符合品牌的定位。簡單地說,你總不會滑到一個主要販售簡約風格的服飾電商平台,版面卻是鮮豔糖果色的吧!
–
# 的使用

想要為自己的品牌增加搜尋量,# 的使用絕對不可少。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個人品牌設立相關的關鍵字,並利用# 為自己的品牌累積搜尋量,舉例來說,#璠璠說 #璠璠自信教室 #璠璠老師 等關鍵字,就是璠璠老師為自己的個人品牌所設立的關鍵字。
不過 # 的使用還能夠在進一步細分成大、中、小型的tag,通常個人品牌累積的關鍵字需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有超越100則貼文,也就是說光靠個人品牌的關鍵字,搜尋量與競爭是比較少的,如果希望增加品牌的曝光率,建議可以再為貼文增加大型tag(約有50萬以上的貼文使用)與中型tag(約有1至50萬的貼文使用),讓貼文有更高的流量。
–
圖文的價值分享
〝做個人品牌是要成為喜歡的自己!〞

如果你的IG定位是在「個人」,那麼高價值的產出是相當重要的!同時,貼文產出的價值與形象必須是真實、真誠的,這樣才能讓人信服並產生共鳴,進一步會想要追蹤你。我們可以透過個人經歷、知識累積轉化成具體的理念進行分享,或是把日常生活、工作中的成就進行展現,又或是利用一個特定主題為品牌營造出專業性,利用圖片一目了然地讓大眾可以看見你的不同、了解你所傳遞的理念。至於 How to Do,IG經營大法,吸金穩定漲粉大公開一文中有更進一步的說明喔🥰
–
三、Line:透過群組進行顧客管理
比起FB和IG,使用Line經營個人品牌,更能夠精準地將受眾分類、傳遞相關的品牌活動資訊,經營Line社群的祕訣在如何經營自己的 LINE 社群呢?有更完整的技巧傳授給你喔~
–
四、Youtube:透過影片與粉絲直接互動
Youtube的經營主要可以分為創作者呈現的風格、影片類型分類這兩個部分去進行著手。
創作者呈現的風格
點進頻道首頁,首頁的主視覺就是給人的第一印象,連結到頻道下方的影片縮圖,甚至是影片中使用的音樂、字幕、笑點、配圖,所呈現出的大致就是創作者的風格了。

影片類型的分類
影片的類型有很多種,比如知識類、生活類、旅遊Vlog類、美食類、電影解析類等等。要注意的是,在3大問題帶你釐清品牌創立前的初衷與準備一文中有提到,如果你本身並不是特別對影音分享、影片剪輯非常有興趣,使用影音平台的頻率也沒有到非常高的話,那麼使用Youtube經營個人品牌,可能會比較不符合你的需求喔~
–
最後,無論你選擇使用哪一種社群媒體經營,都不要忘記「個人」與「工具」之間的適配性,用你習慣且擅長的方式推廣個人品牌,才會更事半功倍呦 ❤
更多相關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