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老師們沒教的形象管理課程,讓你自己也能學會

cc.ling 彙整撰文

“ Total liking = 7% verbal liking🗨 + 38% vocal liking👂 + 55% facial liking👀.

—Dr Albert Mehrabian(1967), the 7-38-55 communication rule”

       你知道7-38-55定律嗎?跟據Albert Mehrabian博士於1967年提出的研究, 當我們和其他人溝通的時候,能不能吸引他人聆聽的關鍵,不是我們講述的內容、也不在於語調,而是我們的「外在穿著打扮」。然而,從小到大的必修課從來沒有學過怎麼進行形象管理呀!究竟形象管理是什麼?又可以怎麼從日常開始做起呢?一起看下去吧~

形象管理三要素:語言、舉止、外表

一、外表:最直觀的第一印象

       外表,指個人的身高、骨架、髮色等天生條件,而再經過穿著妝容髮型等搭配過後,一個人的外觀是可以呈現出不同的感覺的。

       通常一個人習慣的搭配,和個人偏好的風格很有關係,比如想營造的形象是知性的,這和浪漫的風格就會使用不同的妝容與服飾搭配,甚至連香水的香味、手飾的搭配也都會是小卻不可或缺的點綴。

二、行為舉止

       指我們的姿態、說話時的手勢面部表情等,是這三個要素中最容易被忽略的。 比如駝背和挺直的姿態,前者呈現的感覺可能是疲累的、不自信的等;後者則是容光煥發的、穩重的等。

三、語言

       當我們在和他人溝通互動時,包括說話時的口音、使用的措辭語調語速等方面,都會在無形中形成我們的個人形象。比如當一位演講者的談吐是流暢、有音調起伏,且有適當停頓地說明重點時,會讓人覺得對方是專業的、充分練習的。

從個人日常中練習形象管理的秘訣

在每一個地方都想像有人在注意自己,久而久之,妳就習慣營造自己的形象了。

—璠璠自信教室〈法式誘惑的秘密〉”

       無論是外表、舉止還是對話的語言,從日常做起的第一要訣就是「刻意關注」,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兩點。

一、自我評估

§ 當別人一想到我,會聯想到什麼?

      不論是直接去詢問他人,或是在腦海裡自行想像,藉由形象管理的三要素:外表、行為舉止及語言,我們可以描繪出自己目前的大致形象。

§ 我想營造的形象,會是什麼樣子?

      選擇一個情境,可能是和喜歡的人相處又或是在職場工作時,自己希望對方怎麼看自己,可以記下簡單的形容詞,比如優雅的、好親近的、柔和的等等。

       當我們知道「別人怎麼看」,還有「自己想呈現」的形象,即使記錄下的兩者有落差也沒有關係,因為這是我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第一步。

二、觀察他人

      「模仿」往往是學習的第一步。我們可以從生活周遭開始尋找所謂的模範,去觀察對方的形象有哪些特徵,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去想想看:

  • 他的穿搭經常搭配褲裝還是裙裝?通常會利用那些單品搭配?
  • 他的穿搭和妝容是哪一種色系?
  • 他的走路方式是什麼樣的?
  • 當他再和其他人對話,他會怎麼開啟話題,又會怎麼回應對方?

       要注意的是,我們並不需要因為模範做了什麼就照單全收,而是去反思,自己可以怎麼結合這些觀察,找出自己可以應用的方式,並開始在生活中實踐。

     最後,其實個人形象的營造並沒有所謂對錯,更重要的是我們能發自內心的感到「自信」!當我們的內心對自己感到滿意就會感到自在;而自在,才能讓人輕而易舉地展現各種優勢。

更多相關文章:

Facebook

看更多文章 〉

從舞者到獨立講師,我始終堅信的理念

距2019年創辦自信學院,眨眼間四年過去,璠璠老師的身分從一位舞蹈老師、品牌顧問,逐漸轉為一位獨立經營者與專業講師。故事的開始,或許可以從璠璠老師對跳舞的熱情說起。

Scroll to Top